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开启尘封的历史,追寻红色的记忆——寻访中央苏区县大埔县红色文化有感

发布时间:2019-09-19  浏览次数:

蔡向凡

 


    说明: 0005追寻

 

追寻红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今天的大埔县,已经没有了弥漫的硝烟,没有了轰隆的炮声,没有了血腥的杀戮,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古朴、祥和、安静的县城,绿水青山,怡然幽静,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遍地充满着红色绿色古色

然而,展开92年前那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惊心动魄的三河坝战役、鲜血铺筑的大埔红色交通线、隐藏于大山间的中国共产党南方工委……大埔的红色光辉无处不在!

在中国革命初期,大埔处于中央苏区前沿位置,一边是共产党据守的红色苏区,另一边是国民党统治下的白区。所以,大埔也是交通线上的虎口,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也最多、最神奇。

      说明: 广东原中央苏区示意图(截图)

广东省原中央苏区(闽粤赣边区)

200918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定大埔县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属于中央苏区的范围(中央苏区县),为我省第一个获认定的中央苏区县。为了了解这段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我们展开了为期四天的了解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梅州市大埔县三下乡调研实践,去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说明: 微信图片_20190814163114

了解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大埔县三河坝烈士纪念园,不远处便是汀江、梅江、梅潭河三水汇聚而成的三河坝,在蔚蓝的天空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安宁,也许你不知道,也许你已经忘记,在90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战役——三河坝之战。19279月,南昌起义爆发后,因敌人以重兵进攻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主力部队进入大埔县城(茶阳)。不久,蒋介石嫡系2万余人,进入三河坝,欲消灭朱德部队。朱德、周士第、李硕勋指挥起义军激战三昼夜之后,为保存力量与潮汕主力会合,起义军撤出战斗。

2575团奉命留守,掩护部队转移。当年的战斗异常惨烈,奉命留守的第2575团战士全部壮烈牺牲。如今,90年过去,抬头仰望着那庄严高大的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缅怀长眠在纪念碑下英勇牺牲的壮士,是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最困难的时期,用自己的献血,铺就了一条通往井冈山的道路。没有三河坝战役,就没有井冈山会师

      说明: 交通线

中央红色交通线

沿着汀江东岸溯江北上,便可寻到中央红色交通线的遗迹,这条交通线当年有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之称,被毛泽东生动比喻成人体的血脉,曾安全护送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等200多位领导人物进入瑞金。摧不垮打不的交通线背后,是大埔地下交通员的智勇斗争和百姓的鱼水情深,无数大埔儿女们冒险生命危险,为中央苏区护送革命精英、输送军用物资,打通了苏区的生命线,并用生命护卫着这条生命线,直到红军长征时,大埔红色交通线仍保持畅通。

那时,大埔有不少优秀儿女为这条交通线的安全,贡献了青春年华甚至生命。在这纵横千里的交通线上,他们播撒革命的火种,传播革命的信念,铸造革命的意志!从1930年设立至1935年完成使命退役,途经大埔的中央红色交通线在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时期,成为服役时间最长的交通线。

过去的纪念,是为了更好开拓未来。革命先烈们在这条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忠诚于党、默默奉献、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这种革命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国梦路上的宝贵财富。

      说明: 南方工委

师生在中国共产党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前合影

在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新村仓下,有一间普通的青砖石瓦房,这就是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南方工作委员会的旧址,是华南地区、闽粤赣边区革命的指挥中心,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眼前的这间小屋,坐落在悠静的乡间,早已没有了历史风烟的气息。

想当年,这间简单的小屋承载了多重的理想,小屋的共产党人曾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打开斑驳的大门,有个小小的天井,金色的阳光倾泻而下,此时,尘封的历史似乎走进了现实,墙上的那一张张图片、一行行文字,分明让我们看到了小屋里的方方等优秀共产党人领导的闽粤赣边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曾经为理想、为信念而英勇战斗的鲜活场景。

      说明: b

远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站在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极目远眺,直流而下的汀江、梅潭河,与蜿蜒西来的梅江,交汇成韩江,向南奔流而去,正如历史的车轮,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浩浩荡荡,永不停歇地前行,江水依旧,涛声依旧,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基因,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记住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红色基因,需要传承。习近平主席说: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一种革命精神。这种精神,象征光明,象征信仰,凝聚力量,引领未来。习近平主席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在现在和平年代,生活的优越与富足安康,不应该让我们把先烈们的奋斗和牺牲只看做历史书中的一页。我们应该时常打开尘封的历史,追忆峥嵘的革命历史,记住这些红色历史背后永不磨灭的精神与信念。

      说明: E:\相片\201907大埔红色调研\201907大埔红色调研-相机\IMG_1144.JPG

师生聆听革命历史故事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这次了解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大埔县三下乡调研实践,让我们亲自去探访这些红色基地,追忆那峥嵘岁月,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了那种不朽的革命精神。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褴褛的军装、一把把大刀、一支支长枪……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师生和革命历史的距离,震撼了我们的灵魂,洗涤了我们的心灵,加深我们的家国情怀。让我们牢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坚守今天的使命与担当,让我们不负明天的追求与梦想!